区块链应用场景的信息经济学分析

区块链资讯网

温馨提示:这篇文章已超过591天没有更新,请注意相关的内容是否还可用!

1. 当前应用场景的经济分析

当前区块链技术在各领域已经有了广泛的应用。穷举式地分析每一种应用场景费时费力,且无法归纳不同类别应用场景之间的共同经济规律。事实上,许多现实层面的应用场景在经济上具有共同的属性和结构(见表1)。本文将市场上的主要应用场景归纳为多利益主体博弈、去中介化、要素可信跨域流动、信用增强型社会治理四类,并利用上文的基本理论来分析每一类场景背后的深层经济机理,以助力理解当前应用场景的现实进展以及未来前景。

表1 区块链技术应用场景的经济机理

区块链应用场景的信息经济学分析

(1)多利益主体博弈类应用场景的经济分析。存在矛盾和冲突的多方博弈问题,或者单一主体内部多流程协同问题,是区块链技术发挥其协调作用的典型场景。当协作发生在多主体之间,由于存在诸多信息的不对称,经常面临各方利益冲突难以协调导致合作无法达成的情形,或者为达成合作,需要付出极高的沟通、协调成本。这种情况在单一主体的多环节之间也时常发生。代表性应用场景有企业供应链管理、企业内部流程再造、企业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协作、政务区块链平台等。

在多利益主体博弈类应用场景中,区块链扮演了类似组织协调者的角色。区块链技术通过构建互信机制,重塑各方信任关系,进而缓解多主体间的信息不对称,降低协调成本。如区块链系统可通过预先设置的算法和代码,使得条件一旦达成,系统就会自动执行事先拟好的合约。这极大地降低了传统合同缔结中的协调成本、法律成本,减少了不必要的时间。从这个角度上说,区块链治理可能比信任等关系治理成本更低,也更容易实现,因为信任和关系规范的开发通常是昂贵和耗时的。如国家电网系统内区块链公共服务平台,将并网业务办理时限平均缩短16天,电费结算周期平均缩短4天,提升了业务办理效率。再如,据广东省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披露,粤政易移动办公平台日均工作交流信息80多万条,公文处理的效率提升超过40%。

(2)去中介化类应用场景的经济分析。现实中交易双方因为信息不对称,常常需要一个中间方(中介、第三方)作为桥梁,为双方的信用进行证明、承担保障。典型应用场景包括需要大量金融中介的金融服务,如贸易金融、中小企业融资。

区块链通过技术手段建立点对点的信任机制,实现链上互信,从而取代了原本的中介组织。这一过程扰乱了现有的、由提供集中信任的各类中介组织攫取的经济租金。但也是通过这种破坏式创新,区块链技术减少中介机构、缩短中间流程,进而降低了交易成本、提升了交易效率。据估计,应用区块链系统进行跨境支付,全球每年节省约 40 亿美元。在基于区块链技术构建的平台上,从未有过联系的陌生人都可以放心地在链上合作,不用担心对方信息有所隐瞒、恶意不签署合同、不履行约定。在去中介化类应用场景中,区块链充当了一种可以取代“信任”、“声誉”的机制。

(3)要素可信跨域流动类应用场景的经济分析。要素自由流动是提升资源配置效率和全要素生产率的重要前提。但现实世界中,由于政治历史、体制机制等诸多因素,使得人才、资金、数据等生产要素往往被禁锢在某个区域内,无法实现其生产价值。如创新资源的跨域流动问题、跨境金融问题。跨域流动问题的诱因往往比较复杂,短期内依靠法律、规则等体制机制转变是不现实的,如North(1990) 所说,制度在传统上发展缓慢,且成本很高。

区块链技术提供了一个较好的替代性解决手段,为要素跨境流动提供了新思路。此时的区块链可视为一种新的资源配置方式。同时,区块链技术的不可篡改特性,保证了数据的真实性、降低了信息传递成本,真正实现了可信数据的跨域流动。如基于区块链技术打造的“粤康码”与“澳门健康码”互认系统,使来往两地居民的人员信息及核酸检测信息等数据,在不直接传输和交换的前提下,自动验证其真实有效性,有效解决了疫情期间的澳门通关问题。再如基于FISCO BCOS区块链底层平台打造的粤澳跨境数据验证平台,能为跨境数据提供安全、便捷、高效的数据验证,帮助澳门居民在珠海横琴购房、消费时快速验证本人在澳资产信息。

(4)信用增强型社会治理类应用场景的经济分析。群体规模较大、人数较多时,人们的机会主义倾向给社会治理带来诸多困难,需要一种有效增强彼此信任度的社会治理机制。此类典型应用场景有税务管理、城市管理、社区自治、司法仲裁等。

区块链技术不可篡改、透明公开的特性,使其具有广泛的公信力,能作为一种治理机制,缓解信息不完全,减少机会主义。此时区块链可被认为是一种新的治理规则,甚至有观点认为区块链是第一个真正利用数字技术的计算能力和基于数据能力的治理形式。

司法仲裁采用区块链技术进行证据采集,并将司法存证存入互联网平台,可以保证当事人高效、低成本的获得司法服务,从而节约社会运行的制度成本、减少社会的摩擦和纠纷。如依托区块链技术的广州互联网法院,2019年庭审平均时长25分钟,案件审理周期36天,分别比传统审理时间节约了约3/5和2/3,“网通法链”将案例处理时间从108天变成36天,缩减67%耗时。再如广州仲裁委员会借助“区块链+互联网仲裁”,2020年处理的金融借款纠纷案件,平均结案时间不超过3个星期。此外,基于区块链打造的智慧城市,能利用区块链分散的节点对城市进行管理,智能匹配城市各个资源,同时给予市民更多城市管理参与权,让市民自发参与到社会治理中来。

2. 区块链技术未来应用展望的经济分析

(1)区块链技术的应用边界。区块链技术能有效缓解现实世界市场中广泛存在的信息不对称,降低交易成本,重构信任机制,从而能有效提升经济效率。这些特性使区块链在微观到宏观领域均有广泛的应用场景。然而,区块链技术虽有诸多优势,但绝不是万能的,并不适合所有领域。区块链对全要素生产率的改进,来自于其减少了中间环节,降低了成本,助力要素流通,优化了资源配置。区块链的优势,在于其对多主体合作关系协调、资源配置效率和治理制度的改进。与蒸汽机、电力、计算机技术显著提升了单位时间的产出数量不同,区块链技术处理并发事件的效率并不高,虽然近些年有所提升,但依然偏低,从而在要求单位时间高产出的应用场景中相对受限。

此外,区块链技术还面临一些挑战。正如Catalini指出,区块链的信息不变性只有在输入的原始信息是准确的情况下才有用。这个问题指的是需要包括虽然区块链的链上数据是不可更改的,但却不能确保每个数据在上链之前的真实性。即当传输和记录的信息不是区块链原生的,就会出现“最后一英里”问题。目前的解决办法是,借助验证者来评估区块链外部的信息,并将结果提供给区块链上的节点,然而这却为机会主义者带来了机会。

(2)区块链技术的发展迭代。一项技术自诞生到普及、形成一种新业态,甚至营造一种新模式,中间有很长的路要走。在此过程中,技术不断更新迭代,在应用中寻找痛点、不断改进,寻找技术与应用场景的最佳结合点。通过成本下降,新技术的研发升级与应用场景的不断扩大,构成了一个相互作用、相互交织和相互反馈的闭环(见图2)。

图2 技术—应用场景迭代关系图

区块链应用场景的信息经济学分析

区块链作为仍处于初级阶段的新技术与规则,其发展也要经历在社会认知和传统规则的碰撞中逐步走向成熟的过程。从初始应用场景的寻找到大规模市场应用;在规模经济中降低了技术成本,不断拓展市场;进而在更多应用场景中,加深对区块链技术的应用认知,发现技术与市场结合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在这个过程中不断促进区块链技术的升级与成熟应用。

更多关于区块链相关知识敬请关注区块链资讯网:https://www.990317.com/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区块链资讯网,不代表区块链新闻|信息|资讯门户网的观点和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本平台处理。